好的設計是盡可能的無設計有人可能會提出疑問,好的設計時盡可能的無設計,但是設計就是設計,無設計還需要產品外觀設計或者結構設計、軟硬件設計等等的存在嗎,這句話不是自相矛盾嗎?
其實無設計并不是說不設計,這中間省卻了兩個字,“無負擔設計”才是無設計的正確解釋。
這就需要設計師高深的功力,以人為本,洞察使用者的感知系統。前文提到的德國建筑師密斯·凡德羅也曾說過:“少即是多”。
負擔越少,使用者對產品的完美感觸則越多。
德國設計師康斯坦丁?格里奇的設計風格就非常地推崇極簡風與優質體驗感的相互結合。
康斯坦丁?格里奇照片
他的作品一向純粹又嚴謹,對于他的作品,人們既可以感受到設計的精妙,又能感受到他的作品帶給使用者的極度舒適感。他的每件作品都經過了千百次的實踐和改善,比如他的ChairOne,就經過了三年時間的錘煉。
也正是因為他的極簡設計理念和對作品追求極致的精神,也使得他獲得了國際上不少的認可。
即使是極簡風設計,也是有它獨有的溫度的。化繁為簡,不失為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