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設計體制的形成(七)工業設計應該是怎樣的 工業設計到底應該是完全理性化的、邏輯化的、科學技術化的學科,還是兼而具有科學技術特點,同時兼顧藝術特征的綜合學科呢? 雖然早在英國“工藝美術”運動時期,約翰·拉斯金已經提出“科學和藝術的結合”,這個提法又為比利時設計師享利·凡·德·威爾德重申。但是,到底是藝術還是科學技術,以哪個為中心,依然一直是設計實踐和設計教育中頗有爭論的問題。 戰后現代工業設計的發展 戰后,這個問題仍一直受到企業界、設計教育界、設計理論界的反復論證和研究。戰后現代工業設計的發展逐步形成幾個重點 第一個是聯邦德國,德國的高度理性化設計以烏爾姆設計學院和家用電器公司布勞恩的結合為中心,理性主義延伸到荷蘭這些低地國家。第二個是意大利,突出設計師個性化設計方向,主要集中在米蘭,個性化延伸到西班牙這些南歐國家。第三個是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北歐理性主義和有機形式、自然材料的結合,以丹麥、瑞典、芬蘭、挪威的家具、燈具、餐具、紡織品和家用電器最為突出。第四個是日本設計,日本設計從戰后的追隨西方很快地進步到形成自己的特色,在汽車、家用電器、辦公用品、照相機和視聽設備、手工藝品等方面的設計都有重要突破。 戰后的30年中,這4個設計中心和龐大的美國設計相輔相成,構成戰后世界設計的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