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設計的多元化(二)簡述新現代主義? 20世紀50年代,以斯堪的納維亞設計為代表的“有機現代主義”流行一時,當進入60年代后,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出現了一種復興20世紀20-30年代的現代主義、追求幾何形式構圖和機器風格的所謂“新現代主義”(Neo- Modernism)。新現代主義的出現受到流行的視幻藝術(OP藝術)的影響視幻藝術是一種利用人們的視錯覺來達到某種藝術效果的平面設計藝術,它源于包豪斯藝術家阿爾伯斯( Josef Albers,1888-1976)的試驗研究。視幻藝術強調黑白的幾何形式構圖,在20世紀60年代的商標、廣告、裝飾等設計領域盛行。在產品設計上,視幻藝術的影響是所謂的“硬邊藝術”,多采用圓柱體、立方體等簡單的幾何形狀,選材上廣泛應用不銹鋼、鍍鉻金屬、玻璃等工業材料,表面處理偏愛材料本身的質感。丹麥設計師雅各布森于1967年設計的“筒系列”不銹鋼器皿就是“硬邊藝術”的典型。
“新現代主義”的興起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20世紀60年代商業機構和辦公室劇增,對工業產品設計需求量很大,如家具、室內裝飾和辦公用品等。對這些場合來說,有必要體現出商業界的秩序與效率,因此設計應有冷漠、正規、中性的外觀特征。20世紀50年代當代主義在居家環境中體現出來的非正規化、人情味和輕巧、靈活等特點已不適宜于商業辦公的要求,從而促成了新現代主義的興盛。新現代主義的設計風格與包豪斯有相似之處,它在家具設計中喜歡采用鍍鉻鋼管,在形態上強調機械化與幾何化。這一風格最早在英國流行。在家具設計方面,OMK是新現代主義的典型代表。丹麥設計師克雅霍爾姆(Poul kjaerhlom,1929-1980)設計的鋼片椅顯得穩重而嚴謹。1966年,在意大利佛羅倫薩成立的設計組織阿基佐姆(Archizoom)也積極推進新現代主義。1969年,阿基佐姆設計了“米斯”椅,以一種幽默的手法來模仿米斯的巴塞羅那椅。“米斯”椅采用了鍍鉻方鋼、橡膠板等工業材料及尖銳的三角形造型,把新現代主義推向了極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