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設計的多元化(三)簡述高技術風格? 與新現代主義平行發展的另一種工業設計風格是所謂的“高技術風格”(High-Tech).這兩種風格后來實際上走到一起來了。高技術風格不僅在設計中采用高新技術,而且在美學上鼓吹表現新技術高技術風格源于20世紀20—30年代的機器美學,這種美學直接反映了當時以機械為代表的技術特征。戰后初期,不少電子產品模仿軍用通信機器風格,即所謂“游擊隊”風格,以圖表現戰爭中發展起來的電子技術。羅維于20世紀40年代末設計的哈里克拉福特收音機就是這一趨勢的典型。該機采用了黑白兩色的金屬外殼,面板上布滿各種旋鈕、控制鍵和非常精確的顯示儀表,儼然是一件科學儀器。
“高技術”風格的發展是與20世紀50年代末以來以電子工業為代表的高科技迅速發展分不開的科學技術的進步不僅影響了整個社會生產的發展,還強烈地影響了人們的思想。“高技術”風格正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產生的。與“機器美學”最早體現于建筑設計上一樣,“高技術”風格也最先在建筑學中得到充分的發揮,并對工業設計產生重大影響。其中最為轟動的作品是1976年在巴黎建成的蓬皮杜國家藝術與文化中心,設計者是意大利建筑師皮阿諾( Renzo piano,1937-)和英國建筑師羅杰斯( Richard Rogers,1933-)
“高技術”風格在室內設計、家具設計上的主要特征是直接利用那些為工廠、實驗室生產的產品或材料來象征高度發達的工業技術。在家用電器,特別是在電子類電器的設計中,“高技術”風格也很突出,其主要特點是強調技術信息的密集,面板上密布繁多的控制鍵和顯示儀表。造型上多采用方塊和直線,色彩僅用黑色和白色。這樣就使家電產品看上去像一臺高度專業水平的科技儀器,以滿足一部分人向往高技術的心理1975年,由英國PA設計事務所設計的“SM2000”型直接驅動電唱機就是一件“高技術”風格的家電產品,所有零部件都直率地暴露在外,有機玻璃的蓋子還特別強調了唱臂的運動。
“高技術”風格在20世紀60—70年代曾風行一時,并一直波及20世紀80年代初。但是“高技術“風格由于過度重視技術和時代的體現,把裝飾壓到了最低限度,因而顯得冷漠而缺乏人情味,常常招致非議。與此同時,另一些設計師正致力于創造出更富有表現力和更有趣味的設計語言來取代純技術的體現,把“高技術”“高情趣”結合起來。(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