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工業設計中的綠色設計工業設計中的綠色設計著眼于人與自然的生態平衡關系,在設計過程的每一個決策中都充分考慮到環境效益,盡量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對工業設計而言,綠色設計的核心是“3R”,即 Reduce、 Recycle和 Reuse不僅要盡量減少物質和能源的消耗、減少有害物質的排放,而且要使產品及零部件能夠方便地分類回收并再生循環或重新利用。綠色設計不僅是一種技術層面的考慮,更重要的是一種觀念上的變革要求設計師放棄那種過分強調產品在外觀上標新立異的做法,而將重點放在真正意義上的創新上面,以一種更為負責的方法去創造產品的形態,用更簡潔、長久的造型使產品盡可能地延長其使用壽命。 對于綠色設計產生直接影響的是維也納出生的美國設計理論家維克多·巴巴納克(Victor Papanek,1927-199)早在20世紀60年代末,他就出版了一部引起極大爭議的著作《為真實世界而設計( 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該書專注于設計師面臨的人類需求的最緊迫的問題,強調設計師的社會及倫理價值。巴巴納克認為,設計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創造商業價值,也不是在包裝及風格方面的競爭,而是一種適當的社會變革過程中的元素。他強調,設計應認真考慮有限的地球資源的使用問題并為保護地球的環境服務。1995年,巴巴納克出版了他的另一本有影響的理論著作《綠色緊迫》。對于他的觀點,當時能理解的人不多,并引發了許多的爭議。但是,自從70年代“能源危機”爆發,他的“有限資源論”得到了普遍的認同。 就像現代主義所追求的烏托邦式的社會理想與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現實難以協調一樣,綠色設計在定程度上也具有理想主義的色彩,要達到舒適生活與資源消耗的平衡以及短期經濟利益與長期環保目標的平衡并非易事。這不僅需要消費者有自覺的環保意識,也需要政府從法律、法規方面予以推進。當然,設計師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盡管綠色設計并不注重美學表現或狹義的設計語言,但綠色設計強調盡量減少無謂的材料消耗,重視再生材料使用的原則在產品的外觀上也有所體現。在綠色設計中,“小就是美”、“少就是多”具有了新的含義。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一種追求極端簡單的設計流派興起,將產品的造型化簡到極致,這就是所謂的“減約主義”(Minimalism)。 法國著名設計師菲利普斯塔克( Philip starck,1949—)是減約主義的代表人物。菲利普是一位全才,設計領域涉及建筑設計、室內設計、電器產品設計、家具設計等。他的家具設計異常簡潔,基本上將造型簡化到了最單純但又十分典雅的形態,從視覺上和材料的使用上都體現了“少就是多”的原則。 |